网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:一旦美国关闭GPS系统,全球各国的导弹将瞬间失去准头,变成"无头苍蝇"睁眼瞎。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嘉盛投资,但放在2025年的今天还成立吗?中国北斗系统又扮演着什么角色?今天我们就来剖析这个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命题。
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,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GPS制导武器,其精确打击能力震惊世界。当时全球导航市场被GPS垄断,确实存在致命弱点。
美国军用GPS精度达0.1米,而开放的民用信号故意降低到10米。1999年印巴冲突期间,美国就关闭了该地区的GPS增强信号。当时各国导弹普遍使用美国GPS芯片,缺乏备用系统。
最著名的案例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,美军通过干扰GPS信号,使伊军的俄制导弹偏离目标达500米。这一时期"关GPS就让导弹失灵"的说法确实成立。
正是意识到导航系统受制于人的危险,中国早在1994年就启动北斗工程。经过30年发展嘉盛投资,北斗系统已完成惊人蜕变。
首先北斗具备了全球覆盖能力,当前56颗在轨卫星,亚太地区定位精度达0.5米(超越GPS民用信号),独创了短报文通信功能(GPS不具备)。
重点是北斗军用自主可控,全部使用国产原子钟(曾是中国技术瓶颈),三频信号抗干扰能力极强,2020年后解放军新列装武器100%兼容北斗。
目前已经有137个国家签约使用(包括中东产油国),全球市场份额达30%(GPS约60%),华为手机等国产设备实现北斗/GPS双模定位。
即便在今天,美国突然关闭GPS仍会影响全球民航、航运等民用领域,但对军事打击的影响已大幅降低。
1. 多系统兼容成为标配嘉盛投资
中国东风导弹:北斗+惯性制导+地形匹配;
俄罗斯"匕首"导弹:格洛纳斯+光学制导;
欧洲"风暴阴影":GPS+伽利略+激光末制导。
2. 惯性制导不可切断
战略导弹普遍采用激光陀螺仪惯性导航,误差每小时不超过50米(打击城市级目标足够),朝鲜火星系列导弹就是典型案例,
3. 区域导航系统兴起
日本"准天顶"系统覆盖东亚,印度IRNSS系统覆盖南亚,这些系统虽不全球覆盖,但足以支撑区域作战。
回看1996年台海危机时,美国突然关闭GPS信号给我军演习造成困扰的场景,这种被动局面已彻底改变。今天的中国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的北斗系统,更构建起"卫星导航+惯性制导+多模复合"的立体制导体系。
美国GPS仍是全球最成熟的导航系统,但"关GPS就让全球导弹失灵"的时代早已终结。这个转变告诉我们: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,只有把关键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在关键时刻不受制于人。
正如北斗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说:"北斗的建成嘉盛投资,意味着中国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眼睛。"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